脊髓空洞症,您听说过吗?顾名思义,脊髓空洞症就是一种跟脊髓损伤相关的缓慢发展的慢性脊髓疾病,这个疾病因为发病隐匿、病程长,影响生活质量,被又称为慢性癌症,赶紧来了解一下。
![]()
唐怀波,神经外科硕士、副主任医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康复发展促进中心委员,贵州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脊柱脊髓学组委员,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脊柱脊髓学组委员,遵义市神经外科学会委员,目前主要从事方向为颅脑肿瘤及神经脊柱脊髓疾病。
![]()
首先需要了解一下脊髓空洞的概念,它是脊髓内形成充满液体的空洞性病变,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缓慢进行性脊髓的损害性疾病,常见于脊髓颈段,可累及多个脊髓节段;主要表现为肢体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关节病变等。脊髓空洞又称慢性癌症,每10万人中约有5-10人发病,我们医院收治的脊髓空洞病人,年龄多集中在30-55岁之间,女性多见。
脊髓空洞发生的病因复杂,80%的病人中有可能是Chiari畸形导致,但也可能与脊髓损伤、先天性的脊柱脊髓畸形、髓内肿瘤、脑炎,还有颅颈畸形等疾病有关。![]()
脊髓空洞症属于慢性疾病,它的特点是发病隐匿,病变逐渐加重,病程最长可长达十年,患者从早期的肢体麻木,到后面的肌肉无力、萎缩、感觉减退、关节骨骼畸形甚至大小便失禁等;在这些病变中,颈段脊髓的患者除上述症状以外,还可以发展影响到延髓功能,会出现吞咽困难、呼吸功能障碍而影响生命。 我们称脊髓空洞症为慢性癌症,但不是平时所说的肿瘤性癌症,它是一种脊髓结构性异常,只不过任其发展、放任不管的话,随着病程的延长,可逐渐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后期治疗效果差。
确诊脊髓空洞症,常用磁共振检查,因为它可以清晰显示脊髓的结构和异常情况,包括脊髓空洞的位置、大小还有形态;除此之外还有脊髓造影、CT,临床中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脑脊液检验等手段,当这些一系列检查下来,脊髓空洞是可以确诊的。
![]()
如果确诊了脊髓空洞,临床上主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处理?
脊髓空洞症通常药物治疗无效,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因为脊髓空洞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脊髓的扩张,治疗脊髓空洞一般是找到它空洞的原因,比如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还有脊髓肿瘤、颅底凹陷、颅颈畸形等,每一位患者的手术方式必须与导致脊髓空洞病因相符合。 首先我们得给患者制定个性化精准治疗方案,脊髓空洞发生的病因复杂,因此所选择的手术方式必须与患者所导致脊髓空洞病因相符,充分了解其病因前提下达到精准治疗,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患者的脊髓空洞症,但脊髓汇聚了四肢感觉、运动神经、尤其上颈髓接近延髓生命中枢,因此手术风险较高,但目前就我们临床上总体患者治疗的情况来看,术后效果都恢复得比较好。 有10%的病人找不到脊髓空洞的原因。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很多特发性的脊髓空洞对脊髓损伤影响比较小,因为体积小,完全可以保守观察治疗,甚至一辈子都不需要做手术,也不会引起什么症状。 现在大概80%的脊髓空洞,是由于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引起,也就是Chiari畸形,假如空洞很大,可以通过外科治疗让空洞减少,患者手术后大约一周就可以出院,脊髓空洞大约半年左右逐渐消退,术后再配合康复治疗,患者的神经功能可以有所恢复,症状明显改善甚至消失。 但有的病人病情已经进展到终末期,因为脊髓皮层极度萎缩,做手术主要是防止症状进一步加重,对于已有的症状几乎没有效果,因为已有症状的基础是脊髓空洞损伤了的,这种损伤无法通过手术来逆转,已经丧失的神经功能也无法恢复。 出院以后,患者生活是不受影响的,但是要避免过度运动,毕竟是做手术了,也不要过度操劳,定期门诊随诊,恢复的周期越长对病情的恢复越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