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人而言,麻醉是一块神秘的“领地”,大多数人对麻醉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手术镇痛上,对麻醉医生也缺乏了解。事实上,只有成功的麻醉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才能使病人安全、平稳地度过围手术期。
王海英,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中共党员,三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十一、十二届委员会全国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心胸麻醉学组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毕业后医学教育麻醉科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贵州省第二届麻醉质控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贵州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委兼秘书。《中华麻醉学杂志》编委会通讯编委。《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编委会编委。
对胸科手术麻醉、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小儿麻醉、老年病人麻醉、低体重婴幼儿麻醉等有较深入的研究。对心血管手术的麻醉、监测、治疗具有很深的造诣。2016年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转化成果一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
2006年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遵义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
01
什么是麻醉?
大家普遍认为,麻醉就是住院病人在手术室内做手术之前,让病人意识、疼痛消失的操作,这是没错的,但是与之并驾齐驱的还有一点,那就是保证患者手术过程的生命安全,我们必须保证病人能够“睡的过去,醒的过来”。如果说麻醉是艘船,那么手术医生就是在船上给病人做手术的人,只有船平稳了,手术才有意义,病人才能到达健康的彼岸。也就是说,麻醉医生的工作内容远远超超过“麻醉”这两个字,手术过程一旦发现威胁患者生命的问题,立刻采取抢救措施;此外,麻醉医生还负责术后疼痛治疗、慢性疼痛的治疗、急救与复苏、重症监测与治疗等等。
02
近年来麻醉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改变?
近年来,麻醉学科的进步有着势如破竹的气势,其发展方向也从手术室走了出来,以“舒适化医疗”为宗旨,延伸到了几个方面:首先是无痛分娩,无痛分娩是我们麻醉师在腰椎间进行穿刺,注入浓度极低的药物,阻断神经传导,它可以让准妈妈们不再经历疼痛的折磨,对胎儿也无不良影响,产后也可立即母乳喂养。除了“无痛分娩”,“无痛胃肠镜”也成为人们日常体检的重要一部分。无痛胃肠镜可以让患者数秒内入睡,伴随着“美梦”睁开眼睛时,检查已经做完。同时,无痛胃肠镜下结果更精确,由于麻醉状态下胃肠蠕动减少,更便于发现细微病变,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并避免了常规胃镜检查中,患者不自觉躁动引起的机械性损伤。另外无痛胃肠镜下还可以进行治疗,创伤更小,让患者免于手术开刀之苦。我们遵医附院是中国医师协会挂牌的舒适化诊疗中心,我们除了开展无痛分娩、无痛胃肠镜外,还积极开展了“无痛纤支镜”、“无痛人流”、“无痛宫腔镜”等多项舒适化医疗项目,让医疗不再痛苦。
03
麻醉会使人变“傻”对于这件事您怎么看?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麻醉的分类。麻醉主要分为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所谓局部麻醉就是指在使用麻醉药物的基础上让身体某一部位暂时失去知觉,这也是很多小手术的主要麻醉形式,局部麻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不对患者的意识造成影响,接受局部麻醉后,患者只有相应的麻醉区域失去知觉,而患者是清醒的,从局部麻醉的作用机制上来看,当前绝大多数局部麻醉,采用的是神经阻滞麻醉的形式,比较常见的有局部浸润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硬膜外麻醉等,这些局部麻醉的形式,主要都是通过阻断相应部位神经干或神经丛痛觉信号传导,来实现局部麻醉作用的,简单来说就是药物阻止了神经向大脑传递痛觉信号,大脑没有接受到疼痛信号,就实现了无痛。因此,局部麻醉对大脑本身没有直接影响。
全身麻醉是在麻醉诱导过后,在术中一直进行麻醉维持的一种中枢神经抑制操作,患者在接受全身麻醉后意识消失,而有些患者确实会在全麻手术后,出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情况,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无法集中等,但是这种情况是比较少见的,出现这种情况的患者几乎都是老年人。现代麻醉学研究认为,一些患有严重疾病的老年患者,在接受全身麻醉手术的情况下,是有可能出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情况的,但是这些患者多数遭受长时间的病痛折磨,心理情况本身就比正常人差很多,加上手术治疗与麻醉是一同存在的,并不能完全将患者出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情况,全部归因于麻醉,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很多患者因自身身体因素就比较容易出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情况。还有很多人会说,只要是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在苏醒后都会有一段时间的意识功能不正常的情况,这是否能够说明全身麻醉对大脑是有影响的呢?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情况,因为在术后全身麻醉药物是逐步进行代谢并排除体外的,只要药物浓度降低不足以维持全身麻醉后患者就会苏醒,但是此时患者体内仍有一部分麻醉药物没有代谢干净,所以自然会有一些不正常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患者只需要安静休息一阵子,就能够完全恢复正常,所以说全身麻醉本身也是非常安全的。
04
在工作中,麻醉医生在做什么?
麻醉医生不仅要在整个手术过程守着患者,还要等手术做完,诱导患者苏醒。可以说,麻醉医生是病人整个手术过程的保卫者。中国麻醉学科的先行者罗爱伦教授曾说: “麻醉医生是外科领域的内科医生”。也就是说,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不仅要关注到局部的手术进程,根据不同手术阶段调整麻醉深度,宏观的调节病人的生命体征;还要微观的调整内环境,使病人身体处于耐受手术的状态。手术台是战场,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是并肩作战的伙伴,那么我们必定不能打“无准备的仗”,所以术前访视成为了麻醉工作的第一步。麻醉医生必须详尽的了解病人情况,这是保证患者术中稳定的前题。比如一位有心梗病史的患者做阑尾手术,看似二者无直接关系,但是麻醉药物会影响的心血管系统,使血压、心率剧烈波动,造成心脏氧供需不平衡,从而导致心梗再发作。所以我们术前了解到了这个情况,制定个体化麻醉方案,权衡不同方式的麻醉对病人的影响,从而得到最优方式。再比如需要行下肢手术的病人,麻醉医生需要术前了解患者有无脊柱畸形及外伤,是否服用了抗凝药物,防止因为穿刺而导致的脊髓压迫。遵医附院麻醉科拥有着超强的团队,每一位麻醉医生都经过多年的学习并且身经百战,能够确保每位病人的手术安全。
文章来源:遵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