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脑疾病分会委员。遵义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擅长帕金森及运动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01
什么是帕金森病呢?
02
帕金森病的发病率怎样?
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为1.7%,目前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已超过300万,且患病率逐年增高,预计2030年我国将有近500万名帕金森病患者。
03
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呢?
04
“手抖”不一定就是帕金森病,那么帕金森病有哪些症状呢?
帕金森病有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
运动症状包括:
静止性震颤:肢体放在支撑物上不用力时发生颤抖,多见于拇指和食指的“搓丸样”动作。肢体保持某种姿势或持物时颤抖消失。
运动迟缓:起床、翻身、行走等动作缓慢;日常生活中,如穿衣、刷牙等动作缓慢、面部肌肉活动慢、少,会出现面具脸。
肌强直:肢体沉重感及僵硬感、不灵活,活动关节时比较困难。
姿势步态异常:早期行走时下肢拖曳,走路前倾,迈步的幅度小,摆臂的幅度降低。中后期出现冻结步态(刚开始起步、转弯、路过狭窄过道、快到目的地时突然出现脚黏在地上的感觉、迈不开步)、慌张步态(走路时,患者头部和颈部向前弯曲,身体重心前移,导致不自主的快速小步向前移动)从而导致平衡障碍,具有严重的跌倒风险。
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一般是缓慢起病,多于50岁后发病,男多于女,进展缓慢,比如先从一侧上肢,慢慢进展到同侧下肢,再过1-2年左右,逐渐进展到对侧肢体。呈N字形进展。
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包括:
精神症状:抑郁、焦虑,淡漠,认知障碍,睡眠障碍。
自主神经症状:便秘,尿频、尿急、体位性低血压,多汗,流涎,性功能障碍。
感觉障碍:嗅觉减退,身体麻木,疼痛。
对于帕金森病患者,不仅运动症状会带来不便,非运动症状也困扰着帕金森病患者,甚至有些非运动症状,比如嗅觉减退、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早于运动症状出现,到了中后期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更明显。
05
帕金森病该怎样治疗?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无法治愈。一旦患病需长期坚持服药,早期还是以药物治疗为主。到了中后期,如果药物疗效减退或出现异动的时候可以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同时康复治疗要贯穿帕金森病始终。居家护理以及心理治疗也很重要。治疗帕金森病,提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仅可以有效的改善症状,而且能延缓疾病的进展。还要遵循个体化原则,也就是根据每个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及经济情况而选择不同的药物。比如50岁前发病的患者和65岁以后发病的患者,我们在选择药物的时候就有所不同。比如以肌张力增高为主的帕金森病患者和以震颤为主的帕金森病患者在选择药物上也有所不同。力求实现“尽可能以小剂量达到满意临床效果”的用药原则,避免和减少运动并发症尤其是异动症的发生率。
目前应用的治疗手段,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只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并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更无法治愈。因此,治疗不仅要立足当前,还需要长期管理,以达到长期获益。
06
患者疾病进展到什么时候可以选择手术呢?
对于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来说,一般前几年药物治疗效果还是很好的。但随着疾病的进展,出现了药物疗效的减退,比如服用的药物剂量已经很大了,但是吃了药2-3小时效果就不好了,患者就不能活动了。或者患者出现异动,也就是服药后患者出现身体不自主活动。病情已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病程已达到4年以上。这时候就可以考虑手术了。但是具体能不能手术,还需要进一步的评估。
07
怎样预防帕金森病?
针对有帕金森病家族史的,须密切监护随访,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对有长期接触农药、除草剂、杀虫剂或锰、汞重金属等有害作业的人员应加强劳动防护。老年人慎用桂利嗪类、吩噻嗪类、利血平类及丁酰苯类药物。重视老年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防治,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对预防帕金森病均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加强脑力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延缓衰老。多读书看报,让大脑保持思维的敏捷,保持乐观的心态。坚持体育锻炼,做有氧运动如太极、快走、跳舞等。适量饮茶、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多摄入香菇、黑米、海带、葡萄等富含酪氨酸的食物。还有就是如果经常夜间睡眠时噩梦多、拳打脚踢、坠床等睡眠障碍或者出现嗅觉减退、明显焦虑抑郁等情况也要引起注意,可以到医院咨询。
文章来源:遵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