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可以说是大多数宝宝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事件”,平时无论家长照顾得多么细心,感冒发热总是难以避免。作为儿童常见病症之一,发热除了会引起儿童身体不适之外,也常常导致家长过度担忧和焦虑。有的家长还会采用一些不恰当的方法影响治疗,甚至导致生命危险。今天我们特别邀请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徐洪波主任医师做客名医访谈,来为大家进行相关的科普。
徐洪波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遵义医科大学儿科学教研室副主任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省儿童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副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介入肺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心力衰竭协作组成员
中国医师协会噬血细胞综合征中国专家联盟贵州省分中心秘书长
贵州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儿童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贵州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血管重症分会委员
遵义市儿童医疗质控中心秘书
遵义市院前医疗急救专家
儿童发热是如何界定的?
发热是儿童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如果遇到孩子发热,家长不必焦虑。我首先告诉大家什么是发热?临床上把肛温≥38℃或腋温≥37.5℃,称为发热。其中,37.5-38.0℃为低热,38.1-38.9℃ 为中度发热, 39.0-40.9℃为 高热,≥41.0℃为 超高热。
现在大多数家长在遇到孩子发烧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个做法,就是立即服用退烧药?这种做法正确吗?
其实发热对机体是有利有弊的,中等程度的发热可增强某些免疫细胞的功能,提高宿主对病原体或肿瘤的防御能力,说通俗一点就是,中度发热可以增强机体杀死细菌或病毒的能力,但持续高热可引发细胞变性坏死,甚至诱发抽搐。有的家长一见到孩子发热就给打退烧针或者吃退烧药,吃抗生素,其实这是不对的。退热的真正目的是减轻发热所带的机体不适,即改善舒适度,而非单纯恢复正常体温。比如有的孩子对体温的耐受好,发热精神也挺好,我们不用非常积极的降温,而有的孩子非常敏感,发热后精神不好,四肢乏力,肌肉酸痛,这样的话可以给退热药,还有就是查找并治疗引起发热的原因这才是关键的。
发热处理的一般原则:
(1)首先确定有没有危及生命的临床表现:脉搏是否整齐有力?有没有呼吸困难?反应和精神怎么样?
(2)红绿灯法则:把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分为红、黄、绿,红灯是高危,黄灯是中危,绿灯是低危。黄灯和红灯应该立即到医院就诊,绿灯可以居家治疗。“红灯”的表现:对于循环来讲,四肢冰凉、尿少,皮肤有花斑、发绀,或者是青紫,脸色苍灰,对于大脑来说,就是嗜睡或昏迷,持续的哭闹、尖叫,呼吸的话,就明显感觉到有呼吸急促,有呻吟,三凹征,就是吸气时肋间隙明显的凹陷。“黄灯”的表现:对于循环来说,四肢还算温暖,皮肤稍微苍白,大脑的话,人是清醒的,精神不太好;呼吸感觉有点累。有这些表现,需要到医院就诊。“绿灯”的表现:如果患儿反应是好的,脸色也好,呼吸也不累,精神、饮食好,可以先居家治疗。
(3)有高危因素的孩子要小心对待,比如小于3个月,发热大于3天,高热或超高热,有基础疾病,如免疫缺陷病、神经肌肉遗传性疾病。
如果孩子发热伴有“红灯”的症状和体征,建议立即拨打120,就近的正规医院急诊救治,对于重症、疑难病应该到三甲医院进行救治,目前我们医院开通了儿童院前急救绿色通道,危急重症患者可以直接送入重症监护病房,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是不是孩子发烧的温度越高,病情就越严重呢?发烧会不会把脑子烧坏呢?
其实不是这样的,由于儿童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的波动比较大,不能认为体温越高病情就越重,但是对于高热,尤其是超高热我们要引起重视。发烧也不会把大脑烧坏,发热只是一种生理机制,对抗感染和病情恢复有一定益处,目前的证据显示,发热本身不会导致病情的恶化或神经系统损害。
退热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有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
物理降温:适当的温水浴、退热贴、减少衣服这些是可以的。但目前不推荐酒精擦浴、冰水灌肠,尤其在孩子寒战时最好不用冰水擦浴,会让机体寒战反应更加明显,体温会更高,寒战时还要适当保暖。
药物降温:儿童一般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不建议用安乃近、赖氨匹林、尼美舒利、氨基比林、阿司匹林等药物退热。2月的以下的小婴儿不建议用解热镇痛药。
如果发热的患儿出现抽搐,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及时处理呢?
大多数热性惊厥的孩子发作时间短暂,约1-3分钟,不必急于止惊药物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跌落或受伤;切勿刺激患儿,切忌掐人中、撬开牙关、按压或使劲摇晃患儿导致其进一步伤害;抽搐期间由于分泌物较多,可让患儿平躺,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鼻腔分泌物,避免窒息;同时监测生命体征、保持正常心肺功能。如果短期内发作次数多的,比如6个月内≥3次或1年内≥4次,在发热开始时即给予地西泮口服,一般每8小时口服0.3mg/kg,通常≤3次大多可有效防止惊厥发生。
根据患儿症状和体征,遵循红绿灯法则对待处理,处于绿灯的可以居家观察,家长应该如何科学正确的在家护理发热患儿呢?
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多喝温水,衣服不要穿太厚,更不能用以前的老办法:用被子捂汗。顺便说一下吃东西的问题,好多家长都认为,发热都是积食引起的,不能吃鸡蛋、吃肉等高蛋白的东西,其实发热的孩子吃东西一般是不限制蛋白的,除非一些代谢性的疾病。还是再强调一下,抗生素不要随便给孩子吃。
退热药的用法:≥2月龄,腋温≥38.2℃,或因发热出现了不舒服和情绪低落的发热儿童,推荐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剂量为每次15 mg/kg ,2 次用药的最短间隔时间为6小时。≥6 月龄儿童,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布洛芬的剂量为每次10mg/kg,2次用药的最短间隔 6 ~ 8 小时,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热效果相似,不推荐联合或交替使用。居家治疗过程中,如果患儿出现高热不退、精神不好,或者伴有皮疹,应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