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个世界哮喘日宣传活动——“哮喘是能够控制的”
在百花盛开、万物复苏的五月,我们迎来了第16个“世界哮喘日”, 今年5月6日“世界哮喘日” 延续了以往6年的主题,即“哮喘是能够控制的”(You can control your asthma)。
世界哮喘日是由WHO推出的一个纪念活动,自成立以来,始终坚守使人们意识到哮喘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提高公众对哮喘的关注度和知晓度,并促使公众和有关当局参与实施有效的管理方法,普及哮喘的防治知识,推广哮喘的规范化治疗。
1.哮喘的现状和危害如何?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世界公认的医学难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它列为四大顽疾之一。近几十年来,哮喘发病率呈全球性上升,全世界哮喘患者达3亿人,患病率每10年上升50%,每年有10多万人死于哮喘。
我国大约有3000万哮喘患者,平均患病率为2.1%,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哮喘的发病率将逐年上升。哮喘病现已成为我国第二大呼吸道疾病,而90%以上患者没有接受正规治疗,因哮喘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而反复急诊和住院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严重发作时可导致死亡。因此,哮喘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
2. 什么是哮喘?
哮喘是一种以气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伴有哮鸣音的呼吸困难。其根源主要是由于支气管长期存在“非特异性炎症”,而这种炎症并不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
哮喘治疗的误区是往往只注意症状的变化,而忽视了这种非特异性炎症持续存在。因而症状一缓解就停止治疗,使非特异性炎症失去控制,结果导致病情反复发作。
3. 哮喘是一种可以控制的疾病吗,治疗目标是什么?
哮喘是一种对患者及家庭和社会都有明显影响的慢性疾病,以抑制气道炎症为主的规范治疗通常可以使病情得到完全控制。哮喘控制的目标是:没有哮喘症状,能够完成正常日常活动而没有哮喘严重的急性发作,可以使用最少量乃至不用急救药物,能使肺功能达到正常的水平。
患者熟悉以上治疗目的,同时掌握吸入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一旦哮喘急性发作时自己所需采取的措施。只有做好哮喘的当前控制,才能有效预防远期风险,大量研究表明,坚持哮喘规范化诊疗,持之以恒地监测病情,合理制定和调整个体化管理方案,医患之间建立良性互动的伙伴关系,有效地控制哮喘是完全可行的。
4. 哪些因素容易引起哮喘?
哮喘的发病因素较复杂,大多认为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
(1)遗传因素:患者有家族及个人过敏史,如哮喘、过敏性鼻炎、婴儿湿疹、荨麻疹等的患病率较一般群体高。
(2)环境因素:吸入空气污染物、过敏物(如尘螨、花粉、动物毛屑、化学物质等)、感染、食物、气候改变(温度、湿度剧烈变化)、精神因素、剧烈运动、肥胖、吸烟、药物、月经、妊娠等。
5. 有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哮喘吗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指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的特殊类型哮喘。多发生在夜间或凌晨,常表现为顽固性干咳,有些患者甚至在咳嗽时出现尿失禁;而在闻到刺激性的气味、运动、吸入冷空气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亦可被诱发或加剧;一般的止咳化痰药和抗生素治疗无效。易被误诊为支气管炎。
6.怎样减少环境中的过敏原以避免哮喘发作?
居住环境中存在大量可引起哮喘发作的过敏原,如尘螨、真菌、动物皮屑等。因此应尽量使环境中的过敏原减少到最低程度。卧室内不要放置绒毛制品、毛毯、布艺沙发等有利尘螨滋生的物品。卧室应避免潮湿,注意通风。卧室寝具要经常暴晒和清洗,并用热水烫洗杀死尘螨。如经济条件容许,应3~5年更换一次卧具,更换新的床垫,枕头。对居室的所有部分都应定期洗尘,最好使用除螨吸尘器。对猫毛、狗毛过敏等,应避免饲养此类动物。
7. 哮喘可以根治吗
儿童期哮喘经长期规范化治疗控制后,有接近一半的人在成年后哮喘不再复发。还有少数成年期起病的患者有一个明确诱发因素的(如对油漆、某种化学物质等过敏),在脱离或避免这些诱发因素后哮喘不再发作。除此之外,在当前的医疗条件下,大多数哮喘病尚无法完全根治,患者应接受这个事实,以免误入歧途。哮喘虽不能根治,但目前以抑制气道炎症为主的长期治疗通常可使病情得到满意控制,哮喘患者也可以象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达到完全没有慢性症状,不影响睡眠、耽误学习或工作。因此,哮喘患者要提醒自己按时用药,并将之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控制哮喘及取得健康生活的前提。
8. 为什么吸入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哮喘的一线用药?
哮喘是气道的慢性过敏性炎症,所以哮喘的治疗主要应该针对气道慢性过敏性炎症进行抗炎治疗。目前最有效的抗炎药是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全身应用副作用很大,所以主张局部吸入激素以避免全身的副作用。目前主张,对于轻度持续或以上的哮喘患者,无论哪种类型,吸入糖皮质激素是首选治疗方法。
9. 治疗哮喘要避免哪些错误?
错误1:拒绝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
因患者害怕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拒绝使用糖皮质激素,包括吸入型激素。但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长期吸入中等量的糖皮质激素是非常安全的。正确的方法是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作为维持治疗,预防哮喘发作。
错误2:长期口服激素或长期服用所谓的“偏方”
有些患者长期口服强的松或地塞米松来控制哮喘症状,或者长期用所谓的“偏方”,而这些“偏方”中常含有激素。虽然这样用药能使哮喘症状得到控制,但长期服用激素却带来了很大的副作用,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激素依赖及病情反弹等。
错误3:过分依赖止喘的β2受体激动剂
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可以迅速缓解喘息的症状,但长期单独使用β2受体激动剂,会造成β2受体功能下降而使药效减弱,导致反复频繁使用,而副作用则随着药物剂量的加大而增多。医学上把吸入型β2受体激动剂称为“急救药”,顾名思义是在哮喘急性发作时使用,以缓解症状,而平时只需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即可。一旦气道炎症得到控制了,就不会经常有急性发作。
错误4:盲目使用抗生素
有些患者一旦哮喘发作就要求医师使用抗生素。事实上,导致哮喘发作的原因很多,只有当患者在哮喘发作的同时,有咳嗽、咳黄痰、发热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才有必要使用抗生素,其它情况下则不必要使用抗生素。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组织(GINA)于2010年提出的“今后5年在全球范围内减少因哮喘住院比例50%”的目标,今年已进入了第四个年头,但全球范围的哮喘控制现状不容乐观。这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充分重视,大力宣传,开展长期合理的规范化治疗,才能显著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