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从事临床病理工作,源于“要做疾病的解码者,为生命争取更多可能”的这份初心。
在显微镜与切片构筑的世界里,每一份标本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人生。从大学夯实基础,到硕士钻研肿瘤病理,再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攻读博士,精进分子病理诊断技术,我始终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因为病理医生的双眼,是临床决策的“灯塔”;病理诊断报告,承载着生命的重量。
攻读完博士回到培养我的遵医附院,在这片滋养我学术理想的土地上深耕病理诊断、教学与科研。十八年病理生涯,让我深刻体悟:一纸报告,千钧之责。乳腺癌的分子分型、胃肠肿瘤的良恶之辨、罕见淋巴瘤的蛛丝马迹……每一次诊断都关乎治疗方案的选择与患者家庭的悲欢。面对临床医生的期待与患者的未知,我始终坚守“精准即仁心”的信条。
为破解病理诊断难题,我们不断提高诊断质量,加强病理亚专科建设,积极开展新技术,在省内率先构建成基于免疫组化、荧光原位杂交、PCR、FISH、一代测序、二代测序等健全的分子病理平台,开展临床各科室肿瘤诊断和治疗急需的分子病理检测项目,满足临床需求,减少了患者等待和检测费用,让诊断从“经验判断”迈向“精准导航”。通过推动科室建设贵州省远程病理诊断中心,为30余家基层医院提供有力支撑,践行“大病不出省”。作为教师,我用心教书育人、为基层培养病理诊断医师和技术。
薄如蝉翼的切片上捕捉癌变的踪迹,在基因序列中破解肿瘤的密码——这既是技术的精进,更是对生命的敬畏。我将继续以“侦察兵”的姿态深耕病理沃土——带领团队在分子诊断前沿开疆拓土,强化亚专科对精准医疗的支撑;以“铺路石”的精神培育人才,推动基层病理诊断同质化;更以“解码者”的执着守护每一份标本背后的生命期待。“以科学之眼明辨疾病,以仁爱之心守望生命,以病理之力托举生命。”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宣传部
一审|尹欢
二审|张洁
三审|肖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