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评促建,加强临床教学———
第一临床学院认真贯彻评建工作“二十字方针”见成效
(第一临床学院)
第一临床学院遵照附院提出的“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总要求和评建工作“二十字方针”,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断加强临床教学工作。
一、领导教学意识到位,教学组织机构健全
附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教学工作,明确了临床教学工作思路和教学重点,从体制上保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得到落实。
健全了教学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如:每年召开4次领导班子教学工作专题讨论会; 每年召开一次临床教学工作会议; 领导班子成员积极参加教学管理督导工作的制度。领导班子成员积极参与听课、评课等教学研究活动的制度;每周的全院干部会研究教学工作;实行附院学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等等,有力地促进了临床学院的教学管理。
二、教学资金投入逐年增加,教学硬件明显改善
为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落实经费保障,附属医院设置了临床教学工作经费专帐。2004—2006年教学经费总投入分别为323万元、492.9万元、564.7万元。临床学院日常教学经费2004—2006年分别为40万元、53万元、83万元,2004—2006年医院奖励教学先进集体及个人总额分别为7.5万元、8.4万元、9.7万元。
2005年末着手筹建临床技能实验室,投入400万元对实验室进行整合改造和购置仪器设备,现有仪器设备类固定资产总额500余万元。实验室于2007年3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共设有外科学、内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急救医学7个技能实验组,有专职技术人员8人,授课教师13名(其中副教授7名、讲师3名、助教3名),各实验组开展实验时均有中级以上职称教师带教,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
三、教学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逐步到位
确立了教学工作为医院的中心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及标准。认真执行教学计划。
临床学院重视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一是制定了《临床医学专业建设“十一五”规划》、《临床学院课程建设“十一五”规划》,把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骨干课作为建设重点,使主要专业基础课和骨干课的教学内容更充实,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有显著提高,有计划、有重点地建设一批“精品课程”。二是采取三级人员(即领导、教师、学生)参与的论证制度,全面修订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实习大纲和重新编制毕业实习考核手册、毕业实习工作登记手册,明确了实习操作项目和登记制度,明确了带教老师责任,严格了各科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经临床学院自评及学院评估,所有课程均达合格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被评为省级示范性专业;妇产科学、外科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儿科学、皮肤性病学、外科学总论、内科学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神经病学被评为院级优质课程。
临床学院始终坚持教师集体备课和试讲制度。
坚持教学查房制度,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教学查房由本病
坚持临床小讲座制度,有意识培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对新上岗的教师,进行上岗前的培训。从备课、上课、教案书写等方面进行培训。
2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第二年必须参加普通话等级考试、教师岗前培训及试讲,并撰写论文(临床、教学、科研均可)一篇。
3定期组织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示范教学。
4青年教师每学年必须自行设计两个学时的多媒体课件及教案,由科室每学年对青年教师制作的课件和教案进行审阅,并不定期进行检查性听课。
5每学期初、末分别召开青年教师会议,安排青年教师工作计划,总结青年教师工作情况。
6组织青年教师积极参加院、县、乡级开展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做到在活动中培养,在活动中提高。
7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实验专题的研究,做研究课题、写实验方案和实验报告,总结实验体会。
8科室及教研室每年对青年教师的综合能力(包括教学能力、临床技能考核、病历书写等)进行评分,评分结果与职称和奖金挂钩。
9、坚持临床理论教学初期、中期、后期三期检查制度
五、高度重视本科生临床技能培训
1、临床技能实验室积极创造条件增加学生检查、治疗病人机会外,采用电化教学、全自动多功能模拟教具及教学模型,按照虚拟医院的要求进行建设,对青年教师和学生进行严格培训和考核,并对他们掌握的程度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
2、实施巡回教学暨教学检查考核
我院在十七年前(即1990年)就建立、实施了以多个医院的临床带教老师为主考教师的医学生临床技能考核体系,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强化了实践育人的教学意识。
(1)巡回教学暨教学检查考核
每年7—8月开展巡回教学暨中期检查,重点是了解该院实习学生的实习情况,了解各教学医院带教情况,找出差距,及时整改,同时对各教学医院带教老师进行培训。
(2)实习结束前教学检查
每年11月—12月到各教学点进行实习结束前的全面教学检查。
笔试内容:病例分析(内、外、妇、儿均有病例)、阅X光片、心电图。
临床技能检查内容:Ⅰ、查房考核;Ⅱ、询问病史考核;Ⅲ、体格检查考核;Ⅳ、病历书写考核;Ⅴ、临床技能操作考核。
经过17年的努力建立了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临床技能考核系统,加强了医学生基本技能操作能力,推进了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我院《临床实习教学综合管理系统的建立及其应用》获遵义医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临床技能综合考核系统建立及其应用》获遵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六、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一)加强教学改革,促进临床实践教学
积极组织开展教学改革研讨及立项工作,近3年获省教育厅及卫生厅教改立项3项,学院立项17项,附院立项8项,共获教改经费支助20余万元。其中
(二)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探索互动式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改革成效
围绕学生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进行的一系列临床教学改革与实践,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我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并逐年增长。执业医师合格率2006年达73.59%。
七、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
开展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是巩固本科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也是优化育人环境、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契机。高质量、高水平地做好本科教学评建和整改工作,是全院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神圣使命与共同责任。让我们以高昂的斗志和激情活力、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积极贯彻落实“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让我们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为新起点,认真总结成绩和经验,进一步明确本科教育的改革方向,开创我院本科临床教育的新局面,为基层培养更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实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