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威宁地震灾区公众灾害救护能力实地见闻
为加强研究生“研以致用”的教育导向,2012年9月17日至24日,开云体育app官网入口下载 护理学急危重症研究方向李玉、胡汝均两名研究生前往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实地调查了“9.7”地震灾区公众灾害救护能力及需求现状,以期为今后边远民族地区灾害救护能力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几经周折,两名研究生于9月19日中午到达“9.7”地震贵州境内重灾区——云贵乡检角村,了解发现多处房屋倒塌、开裂,其中检角小学的教学楼受损严重,暂无人员伤亡。地震发生后,党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采取救灾措施,目前已搭建帐篷12顶,用于上课的活动板房4间,灾区群众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受灾学校现已恢复上课。
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位于地震带,但该地区公众灾害救护能力却不容乐观。通过现场调查同时发现:在校学生只进行过防灾演练安全教育,且教育内容仅通过下课铃声使学生撤至操场,无其他相关灾害救护知识教育;而公众从未接受过灾害救护知识培训,当发生突发意外灾害时,他们仅能等待专业人员救援。综上所述,该地区灾害救护知识与技能严重匮乏,公众灾害救护知识培训亟待开展。
边远贫困地区受急救师资和交通条件限制,构建适合其客观条件的培训模式成为提高公众灾害救护能力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我院已成功研发急救教育游戏软件,该急救软件不仅可以解决师资缺乏和交通不便等客观问题,而且通过虚拟现实场景,将声音、文字、图像与游戏相结合,可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提高培训效果。近年来,我国农村网络建设逐渐完善,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基本实现班班通,我院将借助这一契机,将急救教育游戏软件应用于农村公众急救教育,提高边远民族地区公众灾害救护能力,使我国公众的灾害救护知识大众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