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1+9文件之三
贵州省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企业党的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实施办法
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推动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加强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企业党的组织先进性建设,对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建立健全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企业党组织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内有关规定,按照《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实施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的意见》要求,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以加强企业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为关键,切实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企业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推进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目标要求
(一)主要目标。按照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五好”总体目标,开展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企业党的组织先进性建设“四五六”创建活动,即建设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四好”领导班子;建设支部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制度建设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党支部;建设思想政治领先、业务技能领先、工作业绩领先、遵纪守法领先、创新意识领先、践行宗旨领先的“六先”党员队伍。建设和发展企业先进文化,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二)基本要求。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把企业党组织先进性建设融入企业总体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和运作,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准确把握党组织职能定位,完善和规范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加强重组改制、关闭破产和生产经营困难企业的党建工作,确保企业党组织工作正常开展。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
1、逐步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领导体制。(1)坚持和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企业领导体制;党委成员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班子,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班子中的党员可以依照有关规定进入党委会。(2)企业党委尊重董事会对重大问题的统一决策、监事会的有效监督、经理班子的经营管理。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企业重大问题决策作出后,党委要发动全体党员,团结带领广大职工,推动决策的实施。
2、明确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内容和途径。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主要内容是:企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生产经营方针;年度财务预决算、资产重组、产权变动、对外投资、重大技改、基本建设项目投资、融资;产业结构、主要产品结构调整、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及投入;重大经费开支;企业重要改革措施方案、重要管理制度制定、修改;企业管理人员选拔任用、重要人事安排及内部机构设置、调整;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等。基本途径是:已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企业,要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党委会的议事规则,完善党委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和工作机制;未设立董事会的企业,采取党政班子联席会方式,共同研究决定重大问题。企业党组织要在参与中实施保证监督,在保证监督中促进重大问题决策的贯彻落实。
3、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坚持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每年集中学习不少于12天。加强能力培养,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不断提高战略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市场应变能力、风险防范能力、驾驭复杂局面能力。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新途径,形成靠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的机制。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民主决策,发挥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制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实施办法,认真开展“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
4、完善企业党组织运行机制。根据产权结构的调整、企业改革改制,同步建立健全企业党组织,理顺隶属关系。完善企业党委会议事制度、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及党委书记例会、政工例会等制度,明确界定会议的内容、程序、规则和方法。健全企业党组织工作责任制、基层党组织工作考核制度等,明确工作目标、责任、措施、方法,促进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实行企业党组织书记和党员领导人员述学述职述廉制度,通过党员(代表)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每年作1次公开述学述职述廉报告,进行民主评议。
(二)加强企业中层领导人员队伍、人才队伍和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5、加强中层领导人员队伍建设。优化企业领导班子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素质结构,做好企业中层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工作。采取竞争上岗、公开招聘等方式选聘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推行企业中层领导人员轮岗交流,多岗位锻炼。加强企业后备领导人员队伍建设,建立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后备领导人员队伍。
6、推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围绕企业发展和工作需要,制定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抓好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建立企业人才库,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思想政治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和选用标准,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及时发现和大胆使用企业优秀人才。
7、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按照高素质和复合型人才标准,配齐配强企业党务工作人员。企业党务工作人员的数量,原则上按职工总数的1%配备。每3年安排基层党务工作者特别是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到党校轮训1次。逐步建立党务工作人员工作责任制和考核制,并纳入企业管理人员责任考核体系,其待遇和奖惩原则上与同一层次经营管理人员一视同仁。企业党组织工作机构和人员必须纳入企业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党组织活动经费从企业管理费中列支。党组织工作机构和人员调整,必须征求同级党组织的意见,并经党政班子集体讨论决定。
(三)加强党支部建设
8、合理设置党组织。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科(室、队)、车间,原则上单独建立党支部;党员数量不足的,可与相邻的科(室、队)、车间联合建立党支部;支委会不健全的,可由上级党组织从其他部门选派优秀的党员担任支部成员。注意培养和选拔工作执行力强、促进企业发展带动力强、服务职工群众影响力强的党支部书记。
9、严格组织生活。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每个季度召开1次支部党员大会,每月召开1次党支部委员会、1—2次党小组会,每年至少组织党员上2次党课。认真做好每年1次的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每5年集中开展1次党员党性分析评议活动。企业党委书记每年至少为党员上1次党课。企业党员每年集体教育活动时间累计不少于12天。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坚持企业党员领导人员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提高组织生活会质量。
10、创建“五好”党支部。围绕“五好”党支部建设目标,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目标任务,明确工作思路,创新工作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切实制定考评办法,深入开展创建“五好”党支部活动。
(四)搞好党员队伍建设
11、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制定党员教育培训计划,建立健全述学、考学、评学机制,采取宣讲辅导、个人自学、集中讨论等形式,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充分利用企业党校、职工培训中心等阵地,分期分批对党员开展脱产培训、专题培训、岗位培训、学历培训。
12、创新活动载体。加强“六先”党员队伍建设,开展“党员明星班组”、“先锋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创新增效”等主题实践活动,使党员亮身份、作奉献、创业绩、树形象。结合党员岗位实际,进一步明确先进性的具体要求,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表彰先进,鞭策后进。
13、加强对流动党员、再就业职工和离退休人员中党员的管理。搞好流动党员登记管理,建立外出党员联系制度,党支部每半年要与外出流动党员联系1次以上。企业再就业职工管理机构要设立党组织,负责对再就业职工党员的日常管理、教育和培训工作。切实推进企业离退休人员中党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与农村、街道社区党组织共同做好企业离退休人员中党员组织关系的转接工作。
14、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制定培养发展党员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加大对生产、科研一线优秀职工的宣传教育和培养力度,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注意培养和吸收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优秀班组长、技术骨干和生产一线优秀青年职工入党。
( 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15、完善内部监督体系。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实施纲要》,构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惩防腐败体系。加强企业党性党风党纪和法律法规教育,每年组织开展2次以上典型教育或警示教育活动。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监事会监督、职工民主监督,以及财务、审计、纪检监察、企业法律顾问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严格执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规定,规范从业行为。
16、抓好效能监察。完善规章制度,抓住生产经营的重点环节和企业改制、重组、产权转让、技术改造、资本运作中的重大事项、重要项目的实施,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和效能监察,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经营效益。强化对财务、产品销售、物资采购、工程招标和在建项目、选人用人等重点环节和部位的监督管理。建立和落实责任追究制,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
(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17、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董事长(总经理)每年至少为党员和职工作1次形势报告,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把思想教育和严格管理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关心困难职工,经常与他们交心谈心,落实帮困救助措施,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18、加强企业先进文化建设。制定实施企业先进文化建设规划,提炼、培育广大职工认同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把建设企业先进文化融入企业经营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培育职工队伍、加强企业管理、构建和谐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
19、加强对企业统战工作和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领导。坚持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建立完善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协调一致的工作运行机制。
(七)积极推进民主管理20、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认真贯彻《工会法》和《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监督劳动合同制度的执行,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21、支持和保证职工代表大会依法行使职权。企业重大决策要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企业重大改革措施出台前应广泛征求职工意见,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应提交职工代表大会讨论。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由职工民主选举产生。企业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每年要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履行职责和廉洁自律情况,由职工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评议。构建企业厂务公开网络体系,规范厂务公开内容和形式,把厂务公开延伸到科(室、队)、车间、班组,推进企业民主管理。